鍋爐風帽返料閥存在的問題
由于生物質燃料成分的特點,在燃燒生物質燃料過程中堿金屬、硫和氯元素以很容易以氣體的形態揮發。公司的返料閥工作溫度800±50℃左右,溫度在700~1150℃范圍內時,的生成量均表現先增大后減小,溫度高于700℃時,堿金屬很容易以氯化物的形式析出進入氣相,在850℃左右達到值。
由于生物質中氯元素含量較高,氯具有穿透金屬氧化層的能力,容易與金屬合金交界處反應,形成金屬氯化物,這種腐蝕也稱為活性氧化腐蝕。燃燒產生的氣態堿金屬與爐內金屬層會導致堿金屬氯化物的硫酸鹽化,釋放出的Cl2便會擴散基體表面參與氣相腐蝕,使金屬表面進一步腐蝕惡化。生物質在燃燒過程中與金屬的腐蝕非常復雜,很多理論仍需進一步探索和發展,目前學者普遍認為溫度和燃料中堿金屬的含量是重要的因素,并且金屬工作溫度對腐蝕的影響也很大。
公司循環流化床鍋爐的返料閥風帽材質為具有良好的熱疲勞性能和抗高溫氧化性和耐磨性能,返料閥工作環境為高溫外循環灰連續大量循環,不可避免的存在磨損與腐蝕共存的情況,由于磨損剝離保護層的作用,腐蝕現象變得更為突出。風帽磨損后,松動風室無法保障物料的流態化能力。返料風室無法保證克服物料進入爐膛阻隔板高度的壓力損失,影響物料順利進入爐膛。從每次的停爐跟蹤檢查情況看,風帽的磨損主要表現在頂端封頭開始,外徑磨損縮小,金屬被腐蝕氧化嚴重,有明顯的層狀剝離,嚴重時頂部被腐蝕穿孔。從穿孔的痕跡看,并未發現明顯的機械磨損,風帽的損壞也未表現集中某一區域。代表風帽的腐蝕具有普遍性,這主要是接觸循環灰濃度區域,也是風帽工作溫度區域,這也和風帽進風冷卻方式有關,也較符合金屬工作溫度對腐蝕的影響是正比關系,一般使用2年左右小風帽腐蝕到必須更換的程度。